秋季養生飲食原則
1‧少辛增酸忌寒涼防涼燥
寒露節氣過後漸入深秋,此時易誘發涼燥和胃腸病或使舊有的胃腸病復發。秋天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避免燥邪傷害。從食物屬性解釋,少吃辛,以免加重燥氣,多吃酸食有助生津止渴,但也不能過量。有些人愛吃酸梅來止渴,酸梅屬於鹼性,吃多會影響腸胃道消化機能,容易發生潰瘍,一旦天氣更冷,罹患消化性潰瘍的機率大增。
至於脾胃保健,多吃些易消化的食物,少吃生菜沙拉等涼性食物。就太陽能量來說,秋天陽氣漸收,陰氣慢慢增加,不適合吃太多陰寒食物。
可以多吃的食物的有白木耳、甘蔗、芝麻、梨子、菠菜、豆漿、蜂蜜、藕等可滋陰潤燥食物,蘋果、葡萄、石榴、楊桃、檸檬、柚子、山楂等偏酸性水果。
Dr.Ru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攝影高手涂同學拍的美照
近幾年來台灣地區空氣品質下降,尤其是秋冬之際,北部地區的空氣品質常隨著東北季風,島外島內飄來的污染源而更加下降。醫生常勸導民眾要規律地運動以鍛鍊身體,那,當空氣品質呈現黃、紅燈時,運動時會不會也把髒空氣吸進去呢?
在空氣品質不好的天氣裡,運動還是要進行的啦。但這時就別到戶外去做運動,因為外界的霧霾中有害的混濁懸浮微粒會經鼻腔進入肺部,使得迷走神經興奮,造成心臟神經失常,使得心肺功能受到影響。
雖然說空氣差就別去戶外去運動,但出門上班辦事總是會吸入一些髒空氣,除了戴上合適的口罩外,還可以每天洗鼻子來清除鼻腔上的空氣污染物。使用具噴霧功能的塑膠瓶或洗鼻器,搭配生理食鹽水,每天定時清洗,除了可以對抗霧霾對人體的傷害外,也能有效減輕鼻過敏的情形。
Dr.Ru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炎熱的夏天終於慢慢退去,夜間裡的溫度開始有些下降,時序入秋,天氣開始由夏天的濕熱轉為秋天的乾燥。身體的水份流失變快了,皮膚乾燥容易使細菌乘虛而入,引起身體搔癢。因為搔癢,讓人忍不住一抓再抓,抓破皮讓皮膚容易感染,輕則在皮膚上留下疤痕,重則引起其它發炎反應。
而這種因為季節變化所引起的皮膚癢要如何處理呢?
一、因為氣候乾燥導致皮膚癢:通常在連續幾天風很大、沒下雨後、皮膚表皮發白、有鱗狀皮屑出現,這是屬於氣候引起的搔癢。解決的方法……儘量減少外出的時間,並提高室內的濕度,儘可能讓室內濕度維持在50%左右。如果必需長時間待在冷氣房內,可以使用加濕器或放盆水來調節溫度。而如果搔癢症狀比較明顯的,也可以服用維生素B2或局部塗抹保濕乳液。而中醫常用的保濕潤燥中藥材,例如:沙參、麥冬也可以拿來燉水梨喝。
二、因為飲食導致癢:在天氣比較涼爽的季節裏,許多人會吃點辛溫高脂肪的食品(麻辣鍋、薑母鴨、羊肉爐等等)來暖暖胃補補身體,這樣很容易造成維生素A缺乏,使得皮膚變的很乾燥,甚至出現脫皮,起疹粒。這時就該多吃點含有豐富維生素A的食物,例如:胡蘿蔔、芹菜、油花菜、雞蛋及魚肝油等。也要多吃些新鮮蔬菜、水果、牛奶、豆漿來保持皮膚水分。用杏仁粉來泡牛奶喝不僅可以止咳化痰,也能潤澤皮膚。
Dr.Ru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花椒,是芸香科植物青椒或花椒的乾燥果皮。在秋天的時候採收成熟的果實,曬乾,除了種子及雜質。花椒可以生用或炒用。
花椒主要生產四川、陝西、河南等省份,其中以四川所生產的品質最好,所以又叫做川椒、蜀椒。
花椒主要的風味是“香”、“麻”,它可以去除各種肉類的腥味,促進唾液的分泌,增進食慾。所以在紅燒、滷東西、做小菜、四川泡菜,雞、鴨、魚、羊、牛等各種食材都可以使用,也可以磨成粗粉加鹽拌勻,做成花椒鹽來當沾料使用。
而在藥用上,《神農本草經》等古藉上均有記載花椒為“味辛、性温”,歸脾、胃、腎經。具有温中止痛,殺蟲止癢的功效。主治脾胃虛實所引起的脘腹冷痛、寒濕吐涼、蟲積腹痛、蛔蟲症等,中藥方中的大建中湯、烏梅丸都含有花椒。當皮膚是屬於濕疹搔癢時,可以用花椒煮水,用來外洗患處,花椒使用時要注意:當體質屬於陰虛火旺者則要忌服。孕婦也要慎服用。
Dr.Ru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片購自意念數位科技
黑眼圈是由於經常熬夜、長期鼻過敏、眼睛疲勞、眼眶周圍靜脈血流速度太慢、眼睛紅血球攜氧不足、靜脈血中二氧化碳及代謝產物累積過多,所造成的慢性缺氧、血液循環變差而造成眼睛色素沈澱。
那為什麼會出黑眼圈?
先要區別黑眼圈。黑眼圈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青色黑眼圈,是因為微血管靜脈血液滯留所致;另一種是茶色黑眼圈,是因為黑色素的生長與代謝不完全所引起的,而這兩種黑眼圈產生的原因是不相同的。
青色偏黑的黑眼圈
Dr.Ru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夏季,是指從節氣的“立夏”起到“立秋”前的一段時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濕度最高的季節。也是許多農作物生長最旺盛季節,這是因為充足的光照和適宜的溫度給植物提供了生長所需要的條件。
6月21日是“夏至”,代表著“炎熱將至”,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即將到來。炎熱的夏季往往是最容易發懶的季節。天氣越熱,越是精神不佳、哈欠連連。為何一到夏天就這麼容易疲勞、困倦呢?夏天容易累的原因很多,夏天晝長夜短、早起晚睡, 睡眠不足容易使人疲乏; 天氣炎熱使皮膚毛細孔舒張,不少人因為怕熱所以長時間待在空氣不流通的冷氣房內,缺氧導致大腦疲乏。還有一種情況是因為出汗多,體內鉀、鐵元素流失。身體若缺鉀,則血壓容易上升,心跳容易加速,心臟消耗的血氧增多,供給大腦和肌肉能量減少;而缺鐵易使人食欲降低、貧血。
因此在夏季養生,重點在養“心”,中醫的五行學說認為“心”主夏,如《黃帝內經》:“火熱為夏,內應於心,心主血,藏神”,所以夏季養生的要點在於溫補陽氣、養心。神氣充足則人體的機能旺盛而協調,神氣渙散則產生病象。七情太過皆可傷心,也直接傷及內臟,影響臟腑氣機,而導致疾病的發生。
Dr.Ru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醫古籍《黃帝內經》中提到“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冬病夏治是中醫學的特色療法。但是夏天天氣熱,為何還要養陽氣,冬天的疾病為何要在夏天治療呢?
中醫認為人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天人合一,人體的陽氣與自然界生物的陽氣相接,季節的變化直接影響到人的健康。
“冬病夏治”是根據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利用夏季氣溫高,人體內陽氣上升,經絡通達,氣血充沛這一有利時機治療某些虛寒性疾病,能最大限度的驅風散寒,拔除體內沈痼,預防舊病復發或減輕症狀,並為秋冬儲備陽氣,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復。
三伏天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盛的季節,人體的陽氣也隨之達到巔峰,此時人體皮膚溫度最高,毛細孔最開放,有利於藥物的經皮吸收,因此三伏天是進行“冬病夏治”的最佳時間。
Dr.Ru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炎熱的夏天,遇到下雨的時候,天氣真得又悶又熱,人的體內水份耗損較大,就容易感到口乾舌燥、食慾不振、身上長痘痘、便秘、嘴巴破、咽喉痛,這就是上火的現象。
現代人生活步調快、工作壓力大,又經常加班熬夜,容易耗損陰液,而因為外食,常常吃過多辛辣、油炸食物,也容易造成體內陰液流失。當陰液不足,難以制衡體內的火氣,就容易出現陰虛火旺的現象。
那在熱天裡要怎麼樣來判斷自己是否陰虛火旺?可以經由以下方法來辨別:
1. 口腔潰瘍
嘴巴內容易起水泡,也就是口腔潰瘍。有些人嘴巴破要很久才會改善,而且常常會好了沒幾天又再反反覆覆發作。
Dr.Ru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得小時候,端午時節在市面上會販售各種可愛造型香包,而這些香包中通常還會填充一些香料,讓小孩配戴在身上時還會散發出淡淡的香氣。
其實將藥物裝在子布袋內,配戴於身上,人們通過嗅覺吸入藥物所散發出來的氣味,可以預防療某些疾病,這是中醫外治法中的一種,又稱為“佩香療法”。
而經臨床研究顯示,在人體上配戴香袋,可以提高人體呼吸道分泌免球蛋白(IgA)的量,而IgA對於病毒具有較高的抑制能力,有助於減少感冒的機會。
以下介紹幾種可以防病治病的香包:
1. 預防感冒香包:
Dr.Ru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片購自意念數位科技
在現今忙碌緊張的社會,胃酸逆流的人們很多,被叮嚀不要吃甜食不要喝咖啡,這些觀念大家都知道,但還有那些飲食上要特別注意的事項呢?
一‧不要吃油膩食物
臨床研究顯示,在吃完飯後食道下括約肌的壓力會下降,尤其是在吃了高脂肪的食物(例如炸雞、薯條、滷肉等)後會更明顯。這是因為脂肪類食物在胃部的排空速度較慢,容易刺激膽囊收縮素的分泌釋放,進而使得食道下括約肌壓力變小。因此胃和十二指腸裏的食物及胃酸就不容易逆流到食道了。
二‧不要吃酸性的食物
Dr.Ru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春天裏天氣多變化,早晚溫差大,又加上春暖花開細菌也跟著蠢蠢欲動,許多人都會有腸胃炎腹瀉的症狀。這個時候,吃些可以健脾胃的粥品最為合適。以下就來介紹一道可以護胃整腸的藥膳…百合蓮子粥。
材料:百合30公克、蓮子15公克、芡實20公克、小米50公克、白米50公克。
做法:將以上材料洗淨,放入電鍋中,內鍋加水400㏄,外鍋放入量米杯的水半杯,煮熟後即可食用。
功效:百合具有固肺、安神、潤燥的功能。
Dr.Ru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氣喘是因為支氣管痙攣、支氣管黏膜水腫、分泌物增加而引起支氣管阻塞的過敏性疾病。在臨床上可以見到:陣發性呼吸不暢、胸悶、呼吸困難、哮喘、咳痰等。氣喘會受到塵蟎、花粉、冷空氣、油煙異味、化學性氣體等物質的誘發,有些食物也會誘發氣喘的發作。
而由於痰的發生原因不同,所以中醫對於氣喘可以分為寒喘和熱喘兩大類。
(一)寒喘:
症狀:呼吸急促、喉中有水雞聲、咳嗽痰色清且量少、痰色白且呈泡沫狀、胸膈滿悶有壓迫感、臉色暗沈、口不渴或喜歡熱飲、或兼有頭痛惡寒發熱無汗等症狀。
飲食須知:寒喘的病人平常應該多吃能溫肺散寒、化痰通竅作用的溫熱性食物,要少吃生冷寒涼的食物。
Dr.Ru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片購自意念數位科技
許多人在看中醫時都會有一種疑問:看西醫時,醫師都不會叫我忌口,倒是看中醫時,醫生會告戒一堆不能吃的食物,這是為什麼?
其實,在吃中藥時被告戒要忌口,是因為怕所吃的食物與其所服用的中藥相互抵觸,無論是使藥效降低或使藥效增強,都是在忌口的行列。在疾病的治療過程中,所吃的食物除了能維持生命,更要補養胃氣,使藥力暢行,因此在服用中藥時,有些食物不能跟中藥一起食用,以免降低療效或加重病情。
以下就來談談常見的忌口原則:
一‧熱性疾病:例如發燒喉嚨痛、腸胃發炎、膀胱尿道發炎時,服用清熱退火中藥時,要避免吃辣椒、胡椒、蔥、薑、韭菜、茴香、牛肉、羊肉、鹿肉、鯽魚、鱔魚、大明蝦等溫熱食物,以免火上加油。
Dr.Ru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涂同學拍的美麗照片
一‧預防感冒
★生薑紅糖水
材料:生薑3片、紅糖少許。
Dr.Ru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許多病人在門診中,常常會問:“醫生,我看網路上有些中醫師說“感冒咳嗽時不可以吃水果”這是真的嗎?水果含有豐富的維他命C,吃點水果不是可以增加扺抗力嗎?為什麼中醫說不可以吃呢?”其實不是感冒不能吃水果,而是有些水果不能吃,有些中醫師怕病人搞不清楚哪些些是涼性、哪些熱性水果,乾脆就叫病人不要吃,省得吃錯。
咳嗽依症狀的不同,可以粗略分成三種:
(一)風寒型咳嗽:
症狀:感冒初起時咳嗽痰稀或咳嗽痰白而黏,鼻塞流清涕,有時可見頭痛,舌苔薄白。
飲食要點:在飲食上應吃些辛溫散寒、化痰止咳的食物,忌吃生冷黏滯油炸之品。
Dr.Ru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傳統的中藥材,在帶回家以後,到底要不要先清洗一下再下鍋去熬煮,還是直接丟進鍋子內就開始煮呢?洗了以後會不會藥物的有效成分被洗掉了?
其實藥材要不要先洗一洗,首先要看藥材是否乾淨,乾淨的藥材不用洗,只要用水沖一沖就可以了。但是因為中藥在煎煮過程中,容易釋放出鉀離子到藥湯內,建議在煮藥之前,先將藥材浸泡約20~30分鐘,將水倒掉,再放入水開始煮藥,這樣可以除去藥材中約80%的鉀離子。或許有人會想,那浸泡久一點會不會更好?泡太久,藥物的有效成分就容易溶出,真的降低藥效了。
或許有人會問:有些藥材有經過蜜炙,水洗後會不會使得蜜炙的蜂蜜洗掉?其實如果只是用水沖,因蜂蜜與藥材是緊密結合並不會因水一沖就除去藥性了。
另外煮藥時,水面到底要淹過藥材多高呢?
一般煮藥時水面一定要完全淹過藥材,且需超過藥材約2~5公分,如果是較蓬鬆的藥材,則需要先將之壓緊才好。一般來說,如果煎煮的是清熱解表(例如:感冒藥)藥物,則水面大概超過藥面約2~3公分,如果是煎煮補藥類則煎煮的時間要比較久,水就要超過水面5公分左右。
Dr.Ru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從在台北市長選舉蜂蜜檸檬一炮而紅之後,門診中常有病人會問:醫生,感冒可以喝蜂蜜檸檬嗎?喝檸檬水是不是感冒會好的比較快?
到底檸檬對於治療感冒到底有沒有效?以下來介紹一下檸檬的藥性:
檸檬:是芸香科植物黎檬或檸檬的果實,在世界各地都有生產,一般在秋、冬兩季採收。
性味:酸甘、性微寒,入胃、肺經。
Dr.Ru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片購自意念數位科技
中醫習慣把疾病分為寒、熱、虛、實等四種類型,使用的藥物的作用也分為溫、涼、補、瀉等四種。因此生病了要不要忌口的範圍也是根據這個原則,依食物性質是甜、鹹、辛、涼等,對疾病的寒、熱、虛、實吃下後否有害,而決定能不能吃。一般的食物可大略作以下的分類:
一‧生冷水果類:
寒性疾病在生病初期大多有怕冷現象,或者不是寒性疾病患者但出現消化不良、胸悶腹痛、胃酸偏多,腹瀉等腸胃病,都要忌食生冷食物。而醫生在觀察病人症狀外,如果看到舌苔厚膩、苔白的,這都是屬痰、濕、風、寒的表現,即使病人出現發熱、口乾的現象,也是要避免吃生冷食物,尤其是含水分多的水果。
二‧辛熱香燥類:
Dr.Ru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痔瘡是個讓人坐立不安的疾病,發病率高,在已開發國家成年人中將近四~五成的人都有這隱疾,女性因生產用力不當因素,比男性更容易發生痔瘡。
什麼是痔瘡?
每個人在肛門口周圍都有很多的小靜脈,當這些靜脈不正常充血擴張變大時,就稱為痔瘡,又稱為痔核。
按照痔瘡生長位置位置的不同,痔瘡分為三種:看不到的內痔、在肛門周圍潮濕有異物感的是外痔、另外還有內痔外痔混合在一起的稱為混合痔。
痔瘡有那些症狀?
Dr.Ru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早晚溫差較大,門診中常有一些“正妹型”的病患抱怨還未入冬,四肢倒都冰冷起來了。老年人怕冷四肢寒是比較常見的,但為什麼連這些年輕人也會“老寒腿”呢?
什麼是“老寒腿”呢?就是下肢及關節怕冷,腿常常酸、麻、脹、痛或是沈重感,在天氣寒冷時症狀會加劇,症狀嚴重的會關節變形,行走困難。而造成“老寒腿”的常見原因有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下肢動脈血管炎、腰椎的椎間盤突出等病變壓迫下肢神經及長期受到寒冷刺激以致發生老寒腿。
骨性膝關節炎(也就是退化性膝關節炎) 是“老寒腿”常見的原因,由於膝關節長年承受上半身的重量,所以人老後,膝蓋關節容易老化,而老化後的膝節就容易發生骨性關節炎。但是現代年紀輕的女性,膝關節也還沒過度磨損,怎麼也會出現這種“老寒腿”呢?
其實現代的女性上班族,工作場所冷氣涼快,而且年輕人為了追求美麗時髦,經常穿短裙、短褲、足登高跟鞋,下肢長期受到寒涼空氣的刺激,血管會痙攣收縮,血液的供應減少,使得下肢感覺冰冷,如果很快讓身體進到溫暖的環境,那腿部血管收縮的現象很也會緩 解消失,但如果穿短裙上班吹冷氣、坐車吹冷氣、回家又吹冷氣,那腿部長期間處於缺血收縮狀態,當然會未老先衰,出現下肢冰冷麻痛等退化現象。
那下肢冰冷麻木疼痛可以怎麼來改善及預防?
Dr.Ru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