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2502桑葉  

                               乾燥的桑葉

    在中國南方及台灣,桑樹是一種很常見的植物。相信許多人在小學階段都有養過蠶寶寶的經驗,但是難道只有蠶寶寶才會吃桑葉嗎?

    其實桑樹一身都是寶,桑樹的樹皮可以做為造紙的原料,桑樹的木材質地堅硬,可以拿來做農具、樂器。桑葉除了蠶寶寶愛吃外,還具清肝解毒、明目鎮靜的作用。桑樹的根皮(桑白皮)可以清肺平喘,利水消腫。桑枝則可以治療肩膀手臂關節疼痛麻木。桑樹的果實——桑椹則是具有許多用途的保健食品。 

    以下來介紹桑椹及桑葉的保健功能:

Dr.Ru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_0283  

                        蝦蟹真不是皮膚過敏者的好朋友

    在門診中,常常有病人問到:“過敏吃益生菌有用嗎?”。鼻子過敏、氣喘、蕁麻疹、異位性皮膚炎等這些過敏疾病,從發作的部位跟症狀,好像壓根與益生菌八竿子打不著。但從中醫的角度來看,過敏性疾病與腸道的菌叢有相當密切的關係。所以許多皮膚病的治療都是從調理肺、脾、胃臟腑著手。

    那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腸道的細菌為何會跟過敏扯上關係呢?這是因為:

在腸道中原本有許多種正常的細菌存在,當菌叢失調時,一些外來的菌種大量增生,而原來的正常細菌卻減少,就會使得腸道黏膜保護功能下降,而使得腸道的免疫功能降低。當腸道的免疫系統對原有的正常細菌的抗原失去耐受性,就會誘發全身性的炎症反應,因而產生自體免疫性疾病。所以在臨床上會使用乳酸桿菌(例如表飛鳴、若元錠等)、雙歧桿菌(例如龍根雙岐桿菌)、非致病性大腸桿菌等,來治療嬰幼兒的濕疹及食物過敏。有研究指出服用LGG這種桿菌,可以降低嬰幼兒體內IgE的濃度,而緩解那些對牛乳過敏的兒童發生過敏性皮膚炎的機會。

Dr.Ru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8126582  

    常常在電視上看到民眾被騙徒的謊言所騙去購買高價的龜鹿二仙膠,謊稱龜鹿二仙膠具有神奇療效,包治百病、包治癌症等各種疑難雜症。那到底龜鹿二仙膠是何方神聖具有如此神奇的功效?

   龜鹿二仙膠是由龜板、鹿角膠、枸杞子、人參所組成。在明代的醫書“醫便”中就有詳細的記載,因此自古以來便被廣泛運用在各種虛弱性的疾病,也可當作平常的保健藥方。

   

而為什麼龜鹿二仙膠可以成為補虛弱的良方呢?這是因為:

Dr.Ru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_MG_4553  

        金銀花是預防流感的一味好藥物

 

    台灣今年秋冬的天氣變化非常不規律,一下冷一下熱,導致門診內小孩感冒咳嗽的人數較往年增加許多。而這群常跑醫院的小孩們又常常都是因為感冒反覆感染所致。   

 

文章標籤

Dr.Ru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IMG0296  

            沒有好關節,參觀中山陵會很辛苦

    記得有一個常見的電視廣告在描述中年人因腰膝關節無力,導致坐公車到站要下車時還站不起,廠商藉此宣傳服用葡萄糖胺可以來保養關節。那中老年人腰膝關節無力,真的需要吃葡萄糖胺嗎?

    關節是骨頭與骨頭相連的地方,大多數的關節都是由關節囊、關節面和關節腔所構成的。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關節可以出現不同程度的退化。硬骨頭與硬骨頭是不能直接碰撞,所以通常在骨頭與骨頭間會有軟骨來充當緩衝板。當關節長期過度磨損,就會使軟骨磨的愈來愈薄,使得硬骨碰硬骨,所以關節活動時就會疼痛無力甚至有聲響。在醫學上,這稱為退化性關節炎,這個時候,就該補充含軟骨素的食品或藥品來維持關節的靈活度,此時吃些葡萄糖胺(就是維骨力或固樂沙敏這些商品)是有幫助的。

    骨質疏鬆也是中老年人常見的症候,這是因為骨質流失,導致骨頭的密度下降,使骨頭的硬度不足,因此容易腰膝痠軟無力,容易骨折。此時應該補充鈣質來保留骨本。這個時候,多吃葡萄糖胺是沒多少幫助的。  

Dr.Ru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BG010029  

天然的冬蟲夏草是保養氣管的良方,只是價錢太貴了!(圖片購自意念數位科技)

    天氣變涼了,門診裡多了些咳咳咳的病患,這些病患最常見的症狀是:咳嗽超過半個月,喉嚨裏感覺好像有片棉花或異物黏在那裏,並且會不斷地咳嗽,咳出一點點黏黏的痰後會覺得比較舒服,但沒多久就又開始咳嗽。

    到底這種症狀是什麼疾病呢?其實是慢性咽炎所引起的毛病。

    慢性咽炎是一種常見的疾病,是因為咽喉黏膜、黏膜下及其淋巴組織的一種發炎狀態。常見於成人,病程很長,症狀容易反覆發作卻又不容易根治。   

Dr.Ru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近年來,鼓勵母親親自哺乳是世界的潮流。固然,天然的最好,母乳的營養價值遠遠超過牛奶。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許多母親因為乳汁分泌不足,以致產後無法完全以母乳來哺育孩子,因此,正視產後缺乳這個問題是值得我們來關切的。

    產後缺乳在台灣地區是一個常見的問題,常見在產後2~14天內,但也有可能在哺乳中期內發生。主要的症狀是:產後乳汁分泌太少或分泌不足以供應嬰兒所需要、乳房鬆軟不脹、乳汁過於清稀、乳房腫脹疼痛乳汁過於濃稠等。

    在談到產後缺乳這個問題前,首先要了解的是嬰兒從吸奶中所獲得的能量是乳汁中的脂肪,而這些脂質與嬰兒腦部的發育有密切的關係。在母乳中所含的脂質不飽和脂肪酸較多,在配方奶中的不飽和脂肪酸比起母乳偏低,而且牛奶中幾乎不含DHA,而人乳中DHA的含量為0.41%。

   

造成產後缺乳的原因,大致可以歸類為:

Dr.Ru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症開刀後,到底要不要吃藥調補?

 

Ans:基本上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病人月經周期通常都較為規律,幾乎每個月都會來月經,當然也會有少數例外月經不規則者,所以相對而言,這些病人的荷爾蒙尤其是女性素很少是處於缺乏的狀態。

    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症等疾病的發展,需要藉由規律的月經周期及充足的女性素,所以,如果病情已經嚴重到需要開刀治療者,就不可以在開刀後還用會刺激女性素分泌的藥材來進補。例如:當歸、熟地、益母草、四物湯、八珍湯、十全大補湯等。

    雖然這些藥材可以促進氣血循環、改善新陳代謝、增加細胞修補的作用,但也同時會促進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症復發的機會。所以,在婦科手術後,建議不要服用含有以上成份的補品。

Dr.Ru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門診中,常有病人來問:『醫師,我的腳很腫,到下午時鞋子都快穿不下,是腎臟有問題嗎?』

    其實水腫是一種很常見的症狀,是由於人體的皮下組織間隙中的液體聚集所造成的。一般而言,當心臟、肝臟、腎臟出現疾病或因為內分泌疾病或是營養不良等都會出現水腫現象。但有些時候,水腫並非是身體器官發生疾病所造成,例如平常都沒有水腫現象,但經一天久坐,下午時出現下肢水腫的情形,這時稱為生理性水腫,對人體的健康是沒有影響的。

    那些部位容易產生水腫呢?最常見的是下肢、臉部、眼臉,但其實全身均可出現水腫。

    還有一種水腫是女性特有;即經期水腫。有些女性在月經來潮前一、二週就開始出現眼臉、手背、腳踝或下肢輕度水腫情形,而且還合併乳房脹痛、下腹部沈重感、以及煩躁、失眠、易怒、懶散沒力、頭痛等現象。但這些現象在月經一來潮出血時,因排尿量增加,水腫跟其他的症狀也慢慢消退。這種類型的水腫是與月經週期體內神經內分泌平衡改變有關,如果沒有影響到日常作息,一般不必治療。

    如果水腫的發生是因為心臟病、腎臟病、肝病或是甲狀腺疾病所造成,則應該尋找醫師治療。

Dr.Ru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的一生當中,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所以睡的好不好,明顯影響一個人的生活作息。

    許多人都會問到:一天到底要睡幾個小時才足够?其實,每個人對睡眠的需求是不一致的,根據臨床的研究,有3%的健康人,每天所需睡眠時間不到6小時就能精神抖擻。而有5%的人,每天所需睡眠的時間至少要10小時才會有精神。

    年齡也是影響睡眠的重要因素:剛出生的小baby,一天至少要睡20個小時,嬰兒期則可睡到14~16小時。隨著年齡增長,學齡兒童需要8~10小時,成人則平均需要7~8小時,老人則因新陳代謝變慢僅需6小時即足够矣。所以躺在床上睡不著,看著電視就開始打瞌睡,這可能是邁向老年初老現象。

    人的睡眠過程是由快速動眼期(REM)和非快速動眼期(NREM)兩種狀態循環交替所組成。快速動眼期又稱為半睡眠期,在這個階段身體的各種代謝功能都較為明顯增加,呼吸稍快且較不規則,體溫較入睡期略為上升,身體的肌肉群有部份可出現輕微抽動,作夢也多半在這階段出現。在非快速動眼期時,人的代謝變慢,呼吸變淺、變慢且較均勻,心跳變慢,血壓下降,全身肌肉放鬆。當快速動眼期在睡覺時所佔時間較短,而非快速動眼期時間較長時,睡眠品質才會變好。但要記住,正常的睡眠是這二種狀態都要出現才對。

    許多人都以為失眠就是睡不著,其實失眠包含:入睡困難、多夢、睡眠淺容易醒來、容易早醒等現象。在門診中大部份病人會抱怨入睡困難,就是明明很想睡,但躺在床上超過半小時就是睡不著,即使睡著也很快就醒過來,醒後又要很久才能再入睡,所以隔天早上起床後就覺得身體很疲乏、腦袋不清醒、頭暈、頸部痠痛,反而白天想睡覺無法工作。

Dr.Ru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