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痛經1  圖片購自意念數位科技

續上篇“痛經知多少(一)”

    中醫在治療經痛上是依照病人體質跟經痛的症狀,來給予合適的藥物及治療方法。對於嚴重的子宮內膜異位患者,中醫雖然不能徹底治療,但對於緩解疼痛及不適卻是有效的。

    中醫認為痛經與肝、脾、腎三臟關係最為密切,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只有在腎氣充時才能使月經正常來潮。脾為後天之本,為氣血化生之源,且脾統血,因而月經能否正常來潮亦與脾有密切關係。腎與脾二者是為月經的周期性出血奠下基礎,肝則主疏泄,肝藏血,因而月經是否順暢與肝的關係最為密切。

    因此痛經在中醫上主要可以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一、肝鬱血虛型:

症   狀:在經期及月經前後下腹疼痛、且常見乳房脹痛、大便偏於乾硬、小便較少顏色偏黃、平常白帶較多且黏稠、容易頭暈眼花、容易心悸。

治療原則:宜疏肝養血,調經止痛。

飲食調理:可以用黃耆、生薑片、當歸、佛手等燉雞湯來服用。亦可在月經前2~3天及行經期飲用艾葉紅糖水,也能改善經痛的現象。

二、寒凝血瘀型:

症   狀:在月經期下腹冷痛,熱敷後則症狀減輕,月經量不多,經血顏色較為深紅且有血塊,四肢較易冰冷,小便較為清且量較多。

治療原則:温經散寒,袪瘀止痛。

飲食調理:可以在月經來潮前3天起飲用紅棗、花椒、乾薑、紅糖熬成的水。或是在月經來潮前吃些當歸薑羊肉湯。

三、氣滯血瘀型:

症   狀:在月經前或經期下腹脹痛且不喜按壓、或見乳房脹痛胸悶,月經量不多且排出不順暢,月經血暗紅有血塊,當血塊排出後經痛減輕

治療原則:行氣化瘀止痛養血。

飲食調理:可以在月經來潮前用川芎煮雞蛋或是用熱水泡山楂、金桔、紅糖當水喝。

arrow
arrow

    Dr.Ru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