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門診時,我常常會問病人:你今天有沒有大便?
便秘,是現代人常見的一個症狀。根據我們對院內同仁的一項小統計,發現有將近四成得護理同仁有排便困擾的情形。而我的老師根據她的臨床經驗,發現接受試管嬰兒治療的婦女,如果在胚胎植入後發生便秘的情形,則本次治療懷孕率會小於百分之二十。這是因為胚胎植入後如果病患發生便秘情形,則會造成腹壓上升,對於胚胎的持續著床發育有抑制的作用。
但是,是不是沒大便就是便秘呢?
錯!!便秘的定義必須符合下列幾項條件……
慢性便秘必須具備在過去一年內中至少有3週連續或間斷出現以下2個或2個以上症狀:
1.排便費力,要很用力才能將大便解出來;
2.大便呈團塊或硬結,像羊大便一樣;
3.大便時有解不乾淨的感覺;
4.大便時肛門有阻塞感,要大卻又大不出來;
5.大便時要用手法協助,例如按摩腹部或挖大便等;
6.每週排便<3次。並且不存在稀便,也不符合腸道易激症候群的診斷標準。
那要如何來預防便秘的發生呢?
一‧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首先要維持正常的排便規律。良好的排便習慣應該是:
1.每天排便一次:
排便時所用的力氣最小;所需時間最短;排出要通暢;解便後要有輕鬆感。要做到這一步,首先,要建立定時大便的規律,使糞便保持柔軟易於排出的狀態;其次,不可以用人為方式來控制排便感,當有便意感明顯時要立刻去廁所排便,不可等有空時才去上廁所;第三,在排便時要抓緊時間,快快結束,不要在廁所裏看書看報、打電動、上網或思考問題。
2.早餐前後是排便的最佳時間:
因為它較符合人體的生理規律。當人吃飯後由於食物的刺激可加速胃腸蠕動,這種胃腸反射性的蠕動容易產生便意感。早上起床後的直立也可出現結腸運動,所以許多人起床後就要上廁所。
3.改變飲食習慣,幫助排便:
便秘病人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遵循以下飲食原則:
(1).多吃含豐富纖維素的食品,像各種新鮮蔬菜、水果、筍類等,以增加食物殘渣,方便排出。
(2).平時要多喝開水,有助於大便的軟化,太硬,大便也是很難解出來的。
(3).要吃一些有潤腸通便作用的食物,如蜂蜜、芝麻、核桃、牛奶、奶油等。
(4).在煮菜時要適量放一些食用油,如沙拉油、橄欖油、芝麻油、花生油等,因為太多纖維質反而在腸道形成乾硬團狀糞便,缺乏油脂反而不易排出。
(5).要吃一些含維生素B群的食物,如豆類食物、雜糧、蕃薯、馬鈴薯等,以促進腸道蠕動。
(6).已經便秘的人要忌食烈酒、濃茶、咖啡、韭菜、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少吃重口味油炸的食物
以下介紹可以預防便秘的穴位:
步驟一
按摩腹部:將兩手手掌重疊,以掌面貼在腹部,依順時針方向摩動,手法由輕到重,速度由慢至快;再由快至慢,由重而輕。每次要做200下,早晚各一次。
步驟二
按摩穴位:按壓合谷、足三里、三陰交各100下,揉、按壓放中脘、天樞、關元穴各100下。方法則是以大姆指在上列穴位上做環形按摩,每秒按揉1~2圈,持續5~10圈後休息1秒;或是在上列穴位以手腕持續壓5~10秒後,休息2分鐘。手法要輕逐漸加重,但仍應該依年齡、性別、皮膚肌肉的厚薄而有個體上的差別。
以下照片取材自圓神、三采出版社書籍
如何取穴:
合谷:就是手背的虎口處。
足三里:在膝眼下四指處。可參考這個網站抓下來的圖。
三陰交:內踝尖上三寸,就是足踝內側直上四指處,
在兩根骨頭中間,按壓有酸麻感覺。
中脘:在胸骨最末端與肚臍的中間處。
天樞:在肚臍旁二寸的地方,就是肚臍兩側三根手指處。
關元:肚臍下三寸的地方。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