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門診中,常常會有病人抱怨說身體重重的,老覺得累沒精神,都懷疑起身體是不是哪裡不對勁了。其實,在中醫的理論裏,有六種外感的病邪:風、寒、暑、濕、燥、火。吹風受寒容易生病,這個道理大家都知道,中暑也挺常見,太乾燥上火會讓人不舒服。

那“濕邪”是如何讓人生病呢?在春天裡,常見陰雨綿綿,這外界的濕氣會阻塞陽氣,引起氣血循環不通暢,此時人體就會感到疲倦想睡覺。而夏季裡,天氣潮濕又悶熱也會造成人很疲累而且腸胃出現消化不良的現象。

 

而濕氣重會有那些症狀呢?

1. 在春夏的時候,常常會感到疲勞想睡覺。

2. 在陰雨天時,老覺得頭暈或全身筋骨痠痛。

3. 在吃飯的時候,沒有飢餓感而且也不想東西。

4. 吃一點東西就覺得肚子脹脹的。

5. 早晨起床,眼皮腫腫的。

6. 食量跟生活作息沒有改變,但體重卻一直增加。

7. 小腿有水腫的現象。

8. 舌苔看起來厚厚一層。

9. 臉上看起來油油膩膩的。

10.大便常解不乾淨,容易黏馬桶。

 

前面談到天氣會造成“外濕”使人不舒服,那人體是否也會有“內濕”的情形呢?

   當人體因體質、疾病或不良的生活習慣,造成體內水份代謝系統失去平衡,使得水份排不出去,就容易造成“內濕”。另外,運動少、飲食多、熬夜、壓力大,也會造成腸胃道消化功能受阻,水份代謝失調,停滯於體內造成內濕。當體內濕氣太重,會讓人出現疲倦、身體四肢沈重、手腳冰冷、皮膚容易起疹子,臉部黏膩不清爽等現象。而人體的脾胃受“濕氣”影響時,會出現食慾不振、腹脹、腹瀉等消化功能減退的症狀。當這些狀況長時間未能改善時,各種疾病就會接踵而至。

   而提到去除濕氣,一般人第一時間就會想到紅豆、薏仁,但這兩種食材並非人人都適合服用,要去除體內的濕氣,就要按體質的不同,選擇合適的方法。

 

虛寒體質

   這類人一般怕冷,吃些涼性東西就會覺得胃部不舒服,手足容易冰冷,舌頭看起來胖胖地伴有齒痕,舌苔白而厚。這類人要去濕就得溫陽散寒、健脾化濕。

(一)花椒水泡腳

     將20公克的花椒裝到過濾袋中,加水煮30分鐘,泡腳20分鐘。花椒性味辛溫,可以散寒除濕,解鬱結。而下肢有六條經絡通過,超過40個穴位在下肢,因此用花椒水泡腳能溫陽袪濕散寒。但要記得水溫不可太高,以40~42℃為宜,避免水溫過熱燙傷。

(二)茯苓陳皮茶

     用茯苓1錢半、陳皮1錢,放置於熱水杯中,浸泡15分鐘,即可飲用。可用來代替茶飲用。茯苓性味甘淡、性平,能利水滲濕健脾寧心;陳皮性味辛溫,能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

 

內熱體質

   平常容易怕熱,容易長青春痘,個性急躁易怒,常口苦口臭,小便較偏黃,舌質偏紅舌苔偏於黃膩,這種體質要用清熱方法來去濕。

黃芩茶

   用黃芩1.5錢、山楂2.5錢、陳皮1.5錢、荷葉1.5錢,加水煮15分鐘。黃芩性味苦寒,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山楂則能治脾虛濕熱、消食散積,通利大小便。荷葉能清熱解暑,升發清陽。陳皮理氣燥濕,四味藥物同用,能清利濕熱理氣消食。

按壓陰陵泉

   每天按壓陰陵泉2次,每次5分鐘,能健脾清熱利濕。陰陵泉穴位在小腿內側,膝下脛骨內側髁下方凹陷處。

 

虛實夾雜體質

   平常怕冷又怕熱,吃點補品就上火。可以用涼性跟濕性食材搭配使用,避免偏於太涼或太燥。

辛涼飲

   用薏仁1兩、藿香1錢、佩蘭1錢、白豆蔻1錢,先將薏仁煮半小時,去除薏仁顆粒只取水,用薏仁水沖泡以上藥材即可飲用。薏仁性味甘涼,能健脾益胃,補肺清熱,袪風勝濕。藿香辛微溫,能祛暑解表,化濕和胃。佩蘭味辛性平,能芳香化濕,醒脾開胃。白豆蔻性味辛溫,能化濕行氣,溫中止嘔。

arrow
arrow

    Dr.Ru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