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1632  

    在聖經馬可福音十一章記載著一個故事:

十一.11~14:耶穌到了耶路撒冷,進聖殿去,各處察看一下。因為天已晚了,他就和十二使徒出城到伯大尼去。第二天,他們從伯大尼回城;在路上,耶穌餓了。他看見前面不遠的地方有一棵無花果樹,長滿了葉子,就走過去,想看看樹上有沒有果子。他到了樹前,只看見葉子,因為那時候不是結無花果的季節。耶穌對著那棵樹說:「從今以後,再不會有人吃你的果子!」 他的門徒都聽見了這話。

十一.20~24:第二天一早,耶穌和門徒又從那條路經過,看見那棵無花果樹連根都枯死了。彼得記起這事的經過,就對耶穌說:「老師,你看,你所詛咒的無花果樹枯死了。」耶穌回答他們:「對上帝要有信心!我鄭重地告訴你們,你們若對這座山說:『起來,投到海裏去!』只要心裏不疑惑,確信所說的一定實現,這事就會為你們實現。所以,我告訴你們,你們禱告,無論求甚麼,相信是得著了,就會得到你們所求的。(現代中文譯本)

               這段聖經經文是許多基督徒熟悉的故事,有許多的牧師在解釋聖經或講道時常常引用這段經文來勸勉信徒,要努力在生活中活出好的行為來見證我們的信仰。但也有人認為耶穌的行為很不恰當,明明就不是採收無花果的季節,只因耶穌餓了,而樹上沒有結果子,使得耶穌吃不到無花果來充饑。耶穌竟然就詛咒無花果樹,害這樹枯乾,這行為未免太不合理了。

     坦白說,以前我在讀經時也常常為這段經文所困擾,耶穌愛世人,也非常體貼人類的軟弱,但為什麼會對還沒有到結果子季節的無花果樹,說出這麼重的詛咒,跟聖經中其他耶穌的形象相去太遠。這個疑問一直到了我閱讀了韓國宣教士柳摩西所著的“聖經芝麻開門—植物的故事”後,才知道這原來是聖經翻譯時所造成的誤解。

    柳摩西宣士原本畢業於韓國大學的韓醫學(中醫系),是位合格的中醫師,後來到以色列耶路撒冷當宣教士。因為在以色列居住,所以察覺到古本的希伯來文聖經在經歷希臘文、英文再翻譯成亞洲語文時,產生了翻譯上的差異,以致於我們在閱讀時就有了許多的疑惑。

    以下就來分享柳摩西在“聖經芝麻開門”一書中對耶穌為什麼詛咒無花果樹的解釋:

    關於耶穌詛咒時候未到而無法結出果子的無花果一事,若人不明就裡,很有可能會認為耶穌的品性有污點。舉例來說,假如父親看著剛滿一歲,才剛開始會揺揺晃晃地走路的兒子說:「跑!」因為兒子還未到會跑的年齡,當然不可能會跑。但是這個候,如果父親詛咒這個不會跑的兒子說:「去死吧!」,我們對這位父親會有什麼感覺呢?由於無花果樹尚未到結果子的時候,所以沒有結果子。但是耶穌卻因為沒有結果子的緣故,而詛咒無花果樹。所以如果有人問你「耶穌為何要詛咒無花果樹?」,你是否還能照樣回答說「因為沒有結果子」呢?

   若想要正確瞭解這段經文,就必須瞭解「無花果樹在以色列是如何結果子?」

    以色列位於中東地區,西鄰地中海,氣候獨特。在這樣的氣候下,自四月的逾越節開始直到十月的住棚節為止,無花果樹一共會結五次果子。在以色列,四月到十月是夏季也是旱季,而十一月到三月則是雨季也是冬季,在雨季期間,無花果樹枝葉凋零;等旱季(夏季)來臨,快到逾越節的時候,無花果樹就會長出小小的樹葉,同時結出初結的果實,並且在夏季(旱季)結出五次果子。但是在希伯來文中,無花果樹初結的果實和後面結的果實卻是完全不同的單字,在這其中隱藏著理解這段經文的奧祕!

    在這段聖經文中告訴我們,無花果樹被詛咒事件的時間背景是在耶穌在伯法其騎驢進耶路撒冷城潔淨聖殿後的隔天。逾越節期間初結的無花果,希伯來文為「page」(發音),後面依序結出來的無花果則是「tchena」。英文單字「fig」是希伯來語的「page」。

    雖然指初結的無花果和後結的無花果的希伯來文並不相同,但是希臘文、英文、中文都把它翻譯成「無花果」。因此若不區分這兩種無花果的差別而來讀這段經文,就會有了匪夷所思的解釋。

    所以用希伯來文為基礎重新來讀這段經文,就會變成這樣:「第二天,他們從伯大尼出來的時候,耶穌餓了。遠遠地看見一棵無花果樹,樹上有葉子,就往那裏去,或者在樹上可以找著初結的無花果「page」。到了樹下,竟找不著甚麼,不過有葉子,當耶穌去找初結的無花果「page」的時候,正好是逾越節間,所以還不是收無花果「tchena」的時候。耶穌看到在逾越節期間,本該與葉子同時結出果子「page」的無花果樹沒有結出果子,只有茂盛的葉子,耶就對樹詛咒說:「從今以後,永沒有人吃你的果子。」

    正如俗語中說的「觀其果而知其樹」一樣,無花果樹在逾越節時應該要與葉子一起結出果子「page」,卻沒有結出果子,這件事確實有問題。因為這棵樹到了逾越節卻還是無法結出果子「page」,只有茂盛的葉子,顯然就算經過漫長的夏天,也絶對結不出任何果子。所以才會有了以下的經文:耶穌就對樹說:「從今以後,永沒有人吃你的果子。」他的門徒也聽見了。(馬可福音11:14)早晨,他們從那裏經過,看見無花果樹連根都枯乾了。(馬可福音11:20)

    結不出果子的無花果比喻,應該是耶穌為了教導門徒而選擇的一種視覺教育。在這裡,耶穌以無花果空有葉子茂盛卻結不出果子的比喻,指出耶路撒冷的屬靈狀態。同時藉著這個故事,耶穌臨死之前,還想要教導門徒學習信心。“彼得想起耶穌的話來,就對祂說:拉比,請看,你所咒詛的無花果樹已經枯乾了。耶穌回答說:你們信服神。我實在告訴你們,無論何人對這座山說:『你挪開此地,投在海裏!』他若心裏不疑惑,只信他所說的必成,就必給他成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Ru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