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_082  

    拔罐放血應該在醫師治療下才安全

 

    拔罐刺血是使用三稜針、注射針頭、皮膚針等針具,在病變部位或反應部位(例如穴位或反應區),按照刺血療法來刺破小血管,然後再用拔火罐將血液吸出,這樣可以加強刺血法的效果。

 

    刺血拔罐在中醫上具有袪邪解表,急救開竅、涼火解毒、袪瘀通絡、調和氣血、排膿消腫等的作用。

 

以下來介紹拔罐刺血的方法:

 

(一) 操作方法:

 

 (1) 器材:玻璃拔罐杯或一次使用性塑膠拔罐杯、棉球、鑷子、75%酒精棉片、95%酒精、點火器、紗布、採血三稜針等。

 

 (2) 治療前檢查:應由醫師先行診斷是否適合進行治療,如病人精神狀態很差、空腹、大出血等情形則不宜拔罐放血。檢查病人的體位及拔罐部位是否合適,檢查拔罐杯是否完整光滑,罐口周圍如果不平整容易割傷病人。

 

 (3) 操作方法:先選擇穴位,使用酒精棉片及消毒棉枝將治療部位清毒,再用三稜針在治療部位刺血十餘處。如用火罐法者,用鑷子夾緊棉球稍沾酒精,用點火器點燃,使用閃火法往玻璃罐內一閃,迅速將罐子扣在皮膚上。使用一次使用性拔罐杯者,在刺血後使用真空拔罐杯扣在皮膚上,加壓造成負壓。

 

 (4) 留罐時間:10分鐘左右。

 

 (5) 治療間隔時間:可依病情來決定,慢性病或病情緩者,可以隔天一次或數日一次。病情較為急促者可以每天一次。但留罐時間不可過長。

 

 (6) 治療部位:肩膀、胸、背、腰、臀、頸部、足踝、小腿、血管少的部位都可以拔罐。

 

(二) 注意事項:

 

 (1) 要注意體位:拔罐部位局部皮膚如有皺紋、鬆弛、凹突不平或拔罐時去移動身體等都會讓拔罐杯容易鬆脫。

 

 (2) 要根據不同部位選擇大小合適的罐子,操作火罐時罐口需向上傾斜,火力要旺,動作要快,否則罐內難以形成負壓而容易鬆脫。

 

 (3) 在拔罐放血時,針刺出血的皮膚面積要等於或略大於火罐杯的大小;出血量不宜太少或太多,每次以10c.c左右為宜,絕對不是血放的越多病就好的快。

 

 (4) 拔罐數目多時,罐與罐之間距離不宜太靠近,否則容易因皮膚拉扯而產生疼痛,且因罐子互相拉擠容易鬆脫。

 

 (5) 起罐時手法要輕柔,應該一手按壓罐底皮膚,使罐內空氣瀉出,罐子自然鬆脫,切忌用力拉扯損傷皮膚。

 

 (6) 拔罐後針孔如有出血,可用乾棉球加壓止血。拔罐後局部皮膚呈現紅色或紫色是正常現象,數日後會自然消退。但如果局部瘀血嚴重者,下次不宜在原處拔罐。

 

 (7) 留罐時間不可太長,否則容易起水泡。小水泡不需處理,但要避免摩擦造成潰瘍。大水泡則以鈿針刺破,流出組織液,再消毒塗敷布料防止感染。

 

 (8) 病人如有凝血異常病史或正在服用抗凝血藥物者,應該謹慎評估拔罐刺血的必要性。

 

 (9) 如何避免被火罐燙傷:

 

  1. 在拔罐處皮膚先以酒精消毒降溫。

 

  2. 拔罐杯口不可沾上酒精,火焰要朝向罐底。

 

  3.拔罐時間不可太長,對於皮膚較為鬆弛敏感者,一般3~5分鐘即可。

 

arrow
arrow

    Dr.Ru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